画昭陵六骏图选东方骏马书院,画天马行空图选东方骏马书院画高3.26米、宽1.12米的这幅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马图》 真迹。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这幅《奔马图》不仅表现了马的精神和特征,更赋予了画家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为振兴民族艺术而奋斗!
画昭陵六骏图选东方骏马书院
李景革先生代表发言借东方的历史高扬真、善、美,是艺术的一个方面,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高扬真、善、美,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新的世纪里,艺术参与表现新图新景,波澜壮阔的当代人的新生活。为了强化表现现实主义的艺术环节,首先要树立对现实主义的坚定信念,并澄清有关理论问题上的糊涂认识——分清时代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传声筒”的不同内涵,不应因为有过虚假的,粉饰的所谓现实主义而拒绝真正的现实主义对人间真、善、美的歌颂。表现现实还存在一个正确地认识现实的问题,即怎样把握我们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避免肤浅的粉饰,也避免对负面的夸大。比如将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人际关系,描绘为血肉横飞的厮杀,把现代农民描绘成丑陋痴呆的原始人,以政治波普的形式戏谑我们自己的历史。这些不见得是一种文化批判的严肃思考,正直的人们仍然是深憎邪恶事物,却深爱人民胸中那束温暖阳光。同时,我也认为,当一般造型艺术不能承荷像杂文,漫画那样批判功能时,人们是更期望通过真、善、美的艺术品获得健康的、积极的精神共鸣和审美愉悦,而不是通过那些丑恶与品位苦涩的庸俗艺术品!正面表现真、善、美是视觉艺术的主要视角和审美特征,此正是艺术之所在。
画天马行空图选东方骏马书院
中国马文化的传承及审美流变在古代社会中,马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因此马文化的传承及审美流变不仅表现在古人的生活应用中,也逐渐渗透在历代的文学著作、民俗文化、文娱活动中等。例如《诗经》中的《击鼓》:“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将马的形象作为审美意象表达了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的心情。《全唐诗》中咏马的诗就有 120 多首,例杜甫诗中的《瘦马行》《病马》等,诗人笔下的马骨瘦清奇,常借马自喻,将病马、瘦马的形象来比喻诗人等待机遇,渴望奔驰沙场,建功立业的情怀与信念。马文化发展到宋朝,由于宋朝对百姓思想上的控制以及宋人坐轿风气的盛行,文人思想上的禁锢和马的作用减小,因此马在宋词中的审美意象蕴涵着时代的文化气息,是当时文人隐逸思想的反映。如北宋词人柳永的《少年游》中:“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这首词是以古城长安为背景的,将长安道上来往的车马用来隐喻世人对功名利禄的争逐之情。在宋朝之后的元明清马文化开始逐渐衰退,有关马的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少,但是马文化还是会随着马在各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表现而随之传承下去。
天马行空图
对于中国人来说,马是再熟悉不过的朋友了。尽管在现代人的生活中,马已不再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与马有关的吉祥寓意和美好祝愿却代代流传了下来。于是,在又一个甲午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各种花样繁多的以马为主题的年画作品。其中,有的画马驮着金银财宝,寓意“马上发财”;有的画马周围环飞着几对蝙蝠,暗喻“马上有福”;更有甚者,在马的背上画上一对大象,祝福至今单身的青年“马上有对象”。这些可爱的年画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显示出国人对马的浓情厚意和由衷喜爱。
画昭陵六骏图选东方骏马书院,画天马行空图选东方骏马书院,天马行空图